2020年度盘点|高血压领域重要研究汇总

来源:M6米乐最新下载地址    发布时间:2024-03-10 13:35:04

  2020年是尤其“艰难”的一年,医疗资源倾向Sars-Cov-2病毒的预防与诊治也让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困难重重。然而,2020年在科学家及各界学者的努力下,高血压防治、诊断相关研究仍在鼎力前行。

  高血压是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要一直甚至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可谓是一场“持久战”。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18岁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7.5%,总人数约高达3亿人,高血压防治现况不容乐观。

  2020年是尤其“艰难”的一年,因COVID-19的来袭,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同时,医疗资源倾向Sars-Cov-2病毒的预防与诊治,也让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困难重重。值得庆幸的是,2020年在科学家及各界学者的努力下,高血压防治、诊断相关研究鼎力前行。那么,2020年高血压相关领域又有哪些重大研究可以让我们关注呢?且看下文分解。

  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的最新指南中,将最新的高血压定义从≥140/90 mmHg的标准诊断高血压(我国目前仍用这一标准)改为≥130/80 mmHg。同时,新版指南将单纯性舒张期高血压(IDH)阈值改为80mmHg。然而,该指南发布后陆续有学者对其进行了质疑。

  2020年1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发表在JAMA上的研究指出新的IDH定义可能不妥当。研究人员发现,如果收缩压低于130 mmHg,而仅舒张压≥80 mmHg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心衰、慢性肾脏病、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风险并不会显着增加。同时,根据旧诊断标准诊断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也与上述不良事件风险也无明显关联2。

  研究人员从美国2013-2016年间共9590名成年人的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数据中发现,根据新、旧版指南标准IDH的患病率分别为6.5%和1.3%。随后,一项纳入8703名成年人、随访25年的社区动脉硬化风险(ARIC)队列研究之后发现,新版指南确诊的IDH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心衰或慢性肾脏病的风险并不高于血压正常者。

  为此,该文主要作者John W. McEvoy认为,如果一个人收缩压正常(130 mmHg),那么舒张压高低与CVD风险没有明显相关。而根据2017版美国高血压指南显示,仅在美国就有1200万成年人因舒张压≥80 mmHg而被打上“高血压”标签,但他们并不能从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获益,反而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是由于肾上腺自主分泌过多醛固酮,而导致水钠潴留、高血压、低血钾和血浆肾素活性受抑制的临床综合征。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约为44.7%,但高血压人群中原醛患病率并不十分明确。

  今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启富教授团队对新诊断高血压患者中,原醛患病率、临床特点及预后等多方面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该研究已在2020年4与发布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研究指出,中国新诊断的高血压患者中,原醛患者至少占比4%,而对原醛的早期进行筛查诊断,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原醛的治疗有别于原发性高血压,因此,原醛的筛查诊断在高血压精准治疗中有很重要的作用3。

  为了减轻全球高血压负担(BP),国际高血压学会(ISH)制定了全球范围内适用的《ISH2020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以下简称ISH指南),该指南已于2020年5月6日正式对外发布1。

  这是继1999年和2003年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发布高血压指南以来,ISH首次单独发布国际高血压指南。本指南适用于管理18岁及以上成年人高血压,ISH指南委员会综合了各国发布的高血压管理指南,并量身定做了ESSENTIAL和OPTIMAL两个实用护理标准,且最大限度地考虑在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资源匮乏的中低收入地区人群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形成了一部简洁实用、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的指南。这部指南也许不是循证医学证据最充分的,也不是高血压治疗理念最先进的,但却是最易于在全球不同水平地区推广、适合不同医疗教育背景的公共卫生健康服务人员操作、指导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的一部指南。

  在高血压的定义上,提出连续测量2~3次诊室血压≧140/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其诊断标准与我国2018、ESC 2018和JSH 2019指南相同,但并未遵循2017 AHA指南中≧130/80mmHg的高血压诊断标准,理由是基于扩大高血压诊断人群可能带来不必要的恐慌和治疗。该指南简化血压分级,高血压分为1-2级,取消3级高血压。这个诊断标准更适合于全球大多数国家的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的真实的情况,对很多国家沿用多年的诊断标准给予肯定和认可,易于被各国接受并执行,也给予其他几个国家高血压指南一定的修改空间。

  高血压是普通人群中常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其诊断和治疗主要是基于诊室血压测量,同时,血压的诊室内外测量结果可能不同。尽管诊室血压测量已成为诊断和管理高血压的主要方法,但慢慢的变多的证据说明,自我血压监测具有潜在的健康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2020年6月,美国心脏协会(AHA)联合美国医学会(AMA)共同发布的家庭自我血压监测声明中指出,家庭自我血压监测有助于改善高血压的诊断和管理4。

  该声明建议:(1)在家里量血压可用来诊断白大衣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以及识别白大衣效应和隐匿性未控制高血压,还有助于确诊顽固性高血压,发现清晨高血压,观察长期血压控制效果,提高患者对降压药物的依从性;(2)在家里量血压可帮着降血压,降幅为2.5~3.8/1.5~1.8 mmHg;(3)推荐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并确保袖带尺寸适当。每天应测量4次血压,早晚各两次,每次测量间隔1分钟。

  2020年9月,一项发布在Hypertension杂志的研究表明,在腿部脂肪水平较高的人群中,高血压患者的比例明显偏低。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在这类人群中,三种不一样的高血压患者数量均较低,这三种高血压定义分别是收缩压高于130、舒张压高于80、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高于130和805。

  该研究第一作者、美国罗格斯大学的医学生Aayush Visaria解释道:“最终,我们在这项研究中明确了一个观点,即‘脂肪作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不仅是你有多少脂肪,而是要看脂肪分布的位置’。众所周知,腰部脂肪多对健康有害,然而腿部脂肪多却并非如此。依照我们的发现,如果你的腿部脂肪较多,这很可能是一件好事,甚至有可能保护你不患高血压。”

  这项研究分析了2011年至2016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检查调查中的近5997名平均岁数为37.4岁的成年人,其中49%为女性。

  研究人员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扫描得出每位受试者腿部脂肪占总脂肪量的百分比,然后根据腿部脂肪百分比分成两个特定组。低脂组:男性34%,女性39%;高脂组:男性≥34,女性≥39。

  结果表明,腿部脂肪水平较高的人患高血压的可能性要低61%;而腿部脂肪水平较低则意味着收缩压和舒张压都会升高。

  在腿部脂肪水平较高的人群中,舒张性高血压和收缩性高血压风险分别降低53%和39%。

  为何茶和苹果能成为健康生活的代表呢?2020年10月,一项发布在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的文章给了我们答案6。

  在这项研究中,基于欧洲癌症前瞻性调查(EPIC)Norfolk队列中25618名参与者(14026名女性,占比55%)的数据,通过一定的调查生物标志物黄烷醇的摄入量与血压和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后精确指出:茶、苹果、可可、浆果及其衍生物红酒中富含黄烷醇,通过摄入黄烷醇,可以轻松又有效的降低血压,从而保护人类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作者也指出研究所使用的黄烷醇摄入量标志物gVLM和SREM都是通过尿液测得的,并没有通过血液等多样本获得,到底血压及血脂的改变对长期预后的结果有没改变还需进一步论述。

  Hypertension杂志最新刊登了一篇文章,深入探讨了“肿瘤-高血压(onco-hypertension)”这一新概念,该文章预计在2021年1月正式刊发7。

  全球老龄化进程使得高血压和肿瘤发病率大大升高,肿瘤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也大幅度的增加,其中不乏因接受相关抗癌治疗而致高血压者。

  高血压和肿瘤的内在关系引出了“肿瘤-高血压”这一概念,这一亚学科主要侧重于探讨高血压-肿瘤的复杂病理生理学。作者指出,多学科合作更加有助于去改善同时改善肿瘤与高血压的诊治策略。

  这篇文章阐述了几个问题:高血压的发生是否先于肿瘤;抗癌治疗是怎么样影响患者血压水平的;对于这类患者何谓适宜控制血压。

  有很多研究显示,血压升高会增加癌症发生风险,包括肾细胞癌、结肠癌、食道鳞状细胞癌、头颈部癌症、皮肤鳞状细胞癌、绝经后乳腺癌及子宫腺癌等,而且高血压与癌症相关风险,还因癌症类型和发生部位而异。

  比如一项近58万人的研究显示,血压升高会增加男性患癌风险,同时会增加男女癌症死亡风险。我国一项全国性队列研究也显示,收缩压在130~139 mmHg即增加肾细胞癌风险。

  此外,高血压和肿瘤有共同的危险因素,比如肥胖、糖尿病、钠盐摄入量、体力活动少。这些可能同时影响了高血压和肿瘤的发生,也模糊了二者的因果关系。然而,对于高血压与特定癌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潜在机制尚不明确,当前的研究水平也不足以证实其中的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