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必重视!40岁前就要防骨质疏松!这些妙招学起来!

来源:M6米乐最新下载地址    发布时间:2024-05-01 05:26:4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为特点的全身性疾病,是世界上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

  简单来说,我们的骨头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组成,它们一个“拆”,一个“补”,紧密结合为我们构建坚实的骨架。但随着身体随年纪、健康情况的改变,成骨细胞慢慢的变少,破骨细胞“工作”继续;或者钙质流失,成骨细胞没“材料”修补骨头,骨密度慢慢的变少、骨质疏松就找上门了。

  通常,人在20岁之前骨质处于增加阶段,35~40岁时人体的骨密度基本达到峰值,40岁以后骨钙逐渐流失。趁早储备足够的骨量,老了才够“花”,要是年轻骨量攒不够,老来骨头“脆卜卜”。

  可能让你全身骨痛、脊柱变形,到时候走路都得“弯着腰”,像个“小老头”一样。

  骨折后还可能引发一堆并发症,比如心脑血管问题、肺部感染、褥疮等多种并发症,让身体各器官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一个亮红灯。

  可能影响你的心理健康。长期的疼痛、活动受限以及生活品质的下降,继而会造成焦虑、抑郁……

  除了老年人容易患骨质疏松,身材苗条、体重轻的朋友,骨骼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细,可流失的骨质相对较少,是骨质疏松易感人群;雌激素有助抑制破骨细胞,绝经后的女士们雌激素一撤退,破骨细胞更能“放飞”自我,骨骼就可能变得像“”一样脆弱,所以绝经后的女性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

  还有一些朋友,不幸患有风湿免疫性疾病、胃食管反流、胃溃疡等,需要长期服用激素,奥美拉唑、艾司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药物,或使用来曲唑、阿那曲唑、依西美坦等肿瘤患者,以及使用肝素、依诺肝素等抗凝药物和、托拉塞米等利尿剂的朋友,骨骼也可能在“默默受苦”。

  想让骨骼保持健康,不是吃得贵才叫吃得好,适量适时以多种方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多措并举,以下四招结合使用,性价比较高:

  多吃牛奶、蔬菜、鱼类、蛋类、豆腐、菌菇、燕麦、奶制品等富含钙、磷的食物给骨骼“喂饱饭”,同时,要坚持低盐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注意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它们会“偷”走你的钙。

  对于青少年、孕妇、乳母、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或已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对钙的需求量更大,特别需要额外的补钙。

  钙剂怎么选?维生素D是钙吸收的黄金搭档,钙剂可选用含有维生素D3组的复方制剂,如碳酸钙D3制剂、复方氨基酸螯合钙等。不建议选择动物骨粉,因为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易沉积于动物骨骼中,若长期服用易造成二次中毒。

  补钙的最佳时间建议于晚饭后或晚上睡前。在一天当中,骨骼对钙的吸收力度最大的时间在夜间,而血液中钙的浓度在后半夜最低,因此临睡前补充钙,能为夜间的钙代谢提供充足的原料。要注意的是,胃酸减少或者是萎缩性胃炎的朋友,胃酸分泌较少,建议晚饭后服用钙剂。

  光补钙,还不行,还要维生素D,神助攻!紫外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身体合成维生素D帮助钙的吸收,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早上9点前或傍晚晒太阳,一方面能够给身体加点“阳光维生素”,促进钙的吸收,另一方面也可避免阳光对皮肤的损伤。

  虽然,口服维生素D含量相比来说较高,也能达到促进钙质吸收的功效,但晒太阳所得的维生素D属于自身生成,人体利用率更高。

  做些负重、抗阻力和训练平衡类的运动,如散步、慢跑、跳舞、骑车以及哑铃、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力量训练。主动起来,让骨骼“练练功”,增强它们的“内功”!

  对于长期服用上述药物的朋友,要加强骨密度监测,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钙和维生素D,以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

  目前,双能X线吸收法是骨质疏松症首选诊断方法,必要时也可选择定量 CT或骨转换标志物,具体用哪种方法,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选择。就像给骨骼做个“体检”,有问题早发现、早治疗!